高被引论文!高水平论文!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我校科研团队在多种领域
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下面就和萱萱一起去看看吧
近日,我校帅词俊教授领衔的生物增材制造团队杨文静博士生发表的研究性论文“Compos Pt B-Eng,2020, 192: 107986”和论文“J Adv Res, 2020, 24: 191-203”双双首次入选ESI 1‰热点;同时,杨文静博士生的“Polym Test, 2020, 85: 106458”和王国勇博士生的“J Nanomater,2020, 5634096”及杨友文博士的“Virtual Phys Prototyp,2020, 15: 278-293”均首次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
针对高分子成骨能力差、力学强度弱的问题,研究团队将磁纳米颗粒和氧化石墨烯引入到高分子骨支架,构建了促进组织生长的磁性微环境,并通过外磁场进一步提升了骨支架的成骨能力,同时由磁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构建的共分散纳米系统可通过拔出效应等机制提升骨支架的力学强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平凯教授认为所制备的骨支架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岱宁教授认为研究成果有助于设计适应动态载荷的骨支架,并在动态微环境中实现新生组织与骨支架整合。欧洲科学院院士S.Thomas教授认为所制备骨支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为高性能骨支架的开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论文链接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836820301001
▲长按扫描二维码跳转即可查看
论文链接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0123220300710
论文链接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4182030088X
▲长按扫描二维码跳转即可查看
论文链接4: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jnm/2020/5634096/
▲长按扫描二维码跳转即可查看
论文链接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7452759.2020.1748381
近日,我校材料冶金化学学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研究所师生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Energy(影响因子16.602)发表研究论文,题为“Na-substitution Induced Oxygen Vacancy Achieving High Transition Metal Capacity in Commercial Li-rich Cathode”。我校青年教师马全新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钟盛文教授为该论文第一通讯作者,江西理工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我校硕士研究生陈在军为论文第二作者。研究创新地提出一种预嵌非化学计量比钠来取代锂的方法,诱导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氧空位的产生来激活部分过渡金属锰电化学活性,从而减少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氧的释放和电压衰减。
在寻找实现高能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中,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由于其高的比能量和低的材料成本,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它们在高电压(大于4.5 V)实际应用中仍然受到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严重电压衰减和广泛氧释放等问题的困扰。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且可规模化量产的合成路线,基于改性前驱体的合成具有表面氧空位的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氧空位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Li扩散速率,最终导致更高的比容量、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更小电压衰减。理论计算和结构研究证实了氧空位富含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而不是本体中,以及造成层状材料Li层空间的增大,这有利于材料晶格的稳定,并使O层之间的Li离子具有快速扩散能力,大幅度提高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5622
▲长按扫描二维码跳转即可查看
我校2018级研究生陈建在材料及能源化学领域的顶尖期刊、美国化学会旗下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中科院SCI一区TOP,2020年影响因子为8.758)发表学术论文《Interfacial Engineering of a MoO2−CeF3 Heterostructure as a High Performanc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st in Both Alkaline and Acidic Solutions》,稀土学院漆小鹏副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梁彤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江西理工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非贵金属电催化析氢材料作为氢能源的关键挑战,近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自然界丰度较高,具有灵活的高配位数的稀土铈和钼基材料复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策略合成CeF3和MoO2异质界面,能够同时在酸性和碱性电解液中实现媲美Pt/C的高效电催化析氢活性。CeF3和MoO2异质界面上的电子再分布是增强HER活性的一个促进因素。适当引入CeF3可以扩大纳米片的尺寸,增加许多活性中心,提高材料的催化耐久性,同时能改变MoO2界面上的电子分布,显著的提高了析氢活性。本工作通过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稀土化合物异质界面设计为高性能电催化析氢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dx.doi.org/10.1021/acsami.0c14119
▲长按扫描二维码跳转即可查看
该项成果是稀土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2020年发表的一篇稀土能源材料领域的高水平SCI论文,漆小鹏老师在2019-2020两年期间,共计发表氢能源材料领域高水平SCI论文6篇。此外,还授权发明专利2项,指导两名研究生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近日,SCI期刊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影响因子4.650)、《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0.652)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表了我校材料冶金化学学部叶育伟博士在绿色高效缓蚀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碳钢在不同缓蚀剂浓度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图谱及相应的等效电路图
本工作以甲基丙烯酸和正丁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一种高效的纳米缓蚀剂。通过失重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讨论了该缓蚀剂对金属在盐酸环境中的抑制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缓蚀剂能够与金属表面形成一定的键合作用,进而形成一定厚度的吸附膜,抑制腐蚀的发生。在浓度为200 mg/L时,缓蚀剂对金属的腐蚀抑制效率高达94.96%。同时,较之于纯盐酸溶液,金属在缓蚀剂溶液中的低频阻抗模量被提高了2个数量级。相应成果以《An effective corrosion inhibitor of N doped carbon dots for Q235 steel in 1 M HCl solution》(一种氮掺杂碳点缓蚀剂在盐酸环境下对碳钢的高效防护)为题发表在中科院二区top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上,并成功入选为2020年高倍引论文。
▲功能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修饰的苯胺低聚物来修饰石墨烯,结合超声剥离,实现了石墨烯在基体树脂中的高效分散。通过电化学宏观及微观技术表征了涂层在腐蚀介质中的整体耐蚀性及局部缺陷处的自修复行为。结果发现,当添加0.5 wt%改性石墨烯后,复合涂层浸入腐蚀介质120天后的阻抗模量仍然高达到109 Ω×cm2,表现出极佳的耐腐蚀性。同时,复合涂层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修饰的苯胺低聚物能够诱导缺陷处钝化膜的形成,赋予涂层优异的自修复能力。相应成果以《POSS-tetraaniline modified graphene for active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epoxy-based organic coating》(POSS-苯胺低聚物改性石墨烯基环氧涂层的腐蚀防护研究。)为题发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该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为10.652。
▲涂层中局部缺陷处的腐蚀情况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19.152338
▲长按扫描二维码跳转即可查看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19.123160
▲长按扫描二维码跳转即可查看
重要科研成果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投稿至
jxustxmt@163.com
-江西理工大学官方微信-
-JXUST1958-
萱萱微信丨xxxxuan_520
图文编辑 | 徐丝美
值班编辑 | 危岗 廖梦琦
初审 | 祝绳健 廖梦琦
复审 | 陈琰
终审 | 余夏静
联系、加入我们 | QQ468013843
投稿邮箱 | jxustxmt@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